在境外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來不是一件易事。但愛國的血液流淌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誠信、敬業、友善的基因厚植在每一個同仁堂人的骨血里。這些愛國者、誠信者、奮斗者的追夢腳步,正是同仁堂境外事業的“主旋律”。
愛國,在祖國需要時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的主題詞之一。疫情之下,作為同仁堂境外發展的平臺,國藥人始終沒有忘記什么是國,什么是家。愛國,也是疫情之中同仁堂最閃光的一抹亮色。
李莉,一名女將,也是同仁堂境外疫情物資調控指揮的牽頭負責人。熬夜、打電話、盯航班成了疫情期間的常態,一雙漂亮的大眼睛通紅通紅的全是血絲,說話更是成了“煙嗓”。在她的協調和調動下,同仁堂從迪拜、日本、捷克、美國、非洲等國家采購防護口罩50余萬只;采購防護服6100套,捐贈給一線醫護人員;為國資系統企業協調采購口罩15萬只;通過外交部向境外88個使領館、大量中資機構、境外華人華僑和留學生捐贈防疫中成藥7.9萬人份。這是李莉的愛國——國家需要什么,自己就去做什么。
▲同仁堂國藥向全球發布“扶正避瘟飲”系列組方
張繼亮,被同事稱作“大師”,也是國藥創新事業部的負責人。在境內疫情呈現拐點時,張繼亮在國醫大師唐祖宣與國藥名牌同仁堂之間搭起了一座全球抗疫合作的橋梁。他力主推動成立了同仁堂全球疫情防治專家組,并用超過3個月滿負荷的工作量,推動專家組將35個國家近80套一國一地一策精準化的中醫藥診療方案提供給了全世界。“等到9月,我們能拿出總計50個國家100套扶正避瘟飲,”張繼亮疲憊卻滿眼驕傲。
這是同仁堂人的愛國情懷——疫情當前,同仁堂要在全世界彰顯中國擔當。
誠信,在急難險重時發光
疫情爆發,最難控制的就是焦慮感。遠在加拿大的同仁堂國藥人肖常國對此感受頗深。面對幾乎爆炸的微信未讀信息,肖常國在感受到當地華人對同仁堂的信任外,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危急時刻,才明白同仁堂對旅居境外的華人有多重要,也才更明白同仁堂金字招牌的分量和成色”。也就是在一片焦慮中,加拿大版“扶正避瘟飲”應時而生。
網上流行一句話:“我什么沒見過,這陣仗我真的沒見過。”同仁堂扶正避瘟飲一出,加拿大華人朋友圈就被刷爆了。“那段時間,多倫多的門店就是戰場,每天門店還沒開業,顧客就已經排起了長龍,一張張處方像下雪一樣堆上調劑臺,電話都不敢離人,上個洗手間就能漏掉好幾個咨詢”。數據也變得忙碌起來:交易次數是平時的3倍,防疫產品銷量是平時的5倍,咨詢人數是平時的3倍……
▲多倫多民眾于當地同仁堂藥店排隊領取扶正避瘟飲
一個小時就收到了超過500付訂單,這是多倫多團隊沒想到的。為了讓所有下單的顧客能順利喝上同仁堂“扶正避瘟飲”,團隊員工每天工作都在10小時以上,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調配“扶正避瘟飲”。真實無欺不作假謂之誠,踐行約定不食言謂之信。境外同仁堂從員工到門店用實際行動印證了整個企業的誠信。門店經理肖常國坦言:“當千里之外的加國偏遠省份眾多顧客通過微信向我們訂購防疫中藥時,我真正明白了我們在境外的使命。”
這是同仁堂人的誠信——讓每一個需要的人,都吃到質量過硬的中藥。
友善,在點滴交互中灌溉
香港一直是國藥集團的大本營,也是疫情中受沖擊最嚴重的市場。但無論何時走進香港零售門店,總能感到春風拂面——與顧客成為朋友,已經成為香港零售門店的習慣,也成為同仁堂在港商業零售模式中最有人情味的特色。
▲小何與他的顧客婆婆
5月的一天,香港零售員工何樸熙接待了一位老婆婆。“這位婆婆是個上海人,骨子里透著一股精明,”何樸熙回憶,“當時婆婆進店就說自己哪些地方不舒服,我趕緊迎上去。根據她的癥狀,很適合服用同仁堂牛黃清心丸,便推薦給了她。”可婆婆當時并沒有立即購買。何樸熙就耐心講解,指點她平時應如何保養身體,遇到急癥應如何應對……端茶、看座,讓婆婆如沐春風。“不能因為顧客不買我們的產品就棄之不顧。同仁堂慣以仁德立足,有健康需求的人都是我們的顧客。”何樸熙說。就這樣,兩人的心理距離漸漸近了,老人后來成了店里的常客,一對買家賣家,因為一次邂逅而成為忘年之交。
這樣的事例并非個案。在疫情中,零售門店員工寧愿自己跑遍商店買高價口罩,也要主動把單位發放的防護口罩讓與顧客……
這是同仁堂人的友善——只要顧客需要,不論何時何地,必定傾盡全力。
如今,香港零售的店員們已經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作向每一位客人提供優質服務的行動自覺;每一個微笑,每一聲問候,每一句叮嚀,都如春風化雨般,浸潤著那里的人們。